前幾天,終於把第九集單行本封面搞定,
趁著交稿日,一起燒錄光碟交去出版社,
本以為可以安心的趕稿了,
但是卻傳來我把解析度搞錯的烏龍---------------


 




原本電子彩稿圖檔要交300 dpi的規格,
我燒錄時不知是哪個動作錯誤,
結果給編輯的檔案竟然變成72 dpi的圖檔------我暈
趕緊調出電腦裡的圖檔一看,原本的檔案的解析也是 72 dpi,



本以為這下要重畫了,忽然發現我圖檔的尺寸竟然有100多公分,
這下事件終於大白,我可能再存檔時,不小心把整張圖等比例轉成72 dpi,
趕緊把影像大小改成300 dpi,並且尺寸恢復城原來的b4尺寸,
才化解了重畫的危機-------


 


既然提到圖檔解析度,我就順便解釋一下什麼是圖檔解析度(dpi)
對電腦而言,所有所見的影像都是螢幕上一連串的光點的構成的,
這些光點是電腦顯示的最小單位,稱為像素(pixel);
光點的數量越多,影像提供的細致度就越高。


 


而dpi英文的意思就是每英吋幾個點(像素)。


 


所以解析度表示掃描的精密程度,600 dpi表示每吋可掃上600個點,
因此解析度越高表示在相同範圍內可以產生更細密的墨點,列印出來的效果越好。


 


重點來了,一般我們電腦做稿的線稿,
為了達到輸出時線條的準確度,通常會掃到600 dpi以上,
如果電腦配備夠力的話,掃1200 dpi也行,



不過後期做圖時吃記憶體很兇,會拖慢電腦的運算效能,
而且以後出書時整頁稿子又會縮小印刷,600 dpi的解析已經可以應付要求了------


 



 


在此提醒大家,各家掃描機所附的掃描軟體不一樣,所以掃描的介面會有不同,
主要是掃描時的模式要調整為黑白模式,如此得到的線稿才是清晰且銳利的效果,


 



 


其實你在做圖時把圖的比例放大來看,就可以分辨300跟600解析度線條上的差異了。


 


再來畫彩稿時,一般用300 dpi就夠了,一方面運算上可以節省效率,
另一方面彩稿在輸出時,跟黑白稿比較不同的差別在於,
彩稿印刷可以做補點或霧化的效果,線條的銳利度就沒有像黑白稿那麼要求了,
所以一般彩稿用300 dpi的解析就夠了。


 



 


而一般網頁上看到的圖,因為不考慮輸出的效果,只要螢幕上看的細緻即可,
通常解析度使用72 dpi即可,解析度越低所需儲存的檔案量就越少,
對於網路傳輸就更快速。


 


所以針對不同需求,我的做法是,描好的線稿,
不論是要畫黑白或彩稿,一率掃描600 dpi的解析度,
等要工作時在依不同性質的稿子,
利用軟體做解析度的調整,提高工作效率。


 


以上對所謂的數位圖檔的解析度,做一個簡單的區別解說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曾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